《企业观察报》就企业发展“大时代、大战略、大格局”采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政军研究员

编者按:2013年07月04-10日,《企业观察报》就“大时代、大战略、大格局”等中国企业发展问题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政军研究员,形成了“中国企业竞争新格局——大时代全球寻梦”、“大战略——打造中国的伟大公司”、“大格局——创建企业共进共荣生态圈”三篇报道。 

中国企业竞争新格局——大时代全球寻梦

       财富榜,中国红。一年一度的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榜单即将公布之际,《财富》杂志总编辑苏安迪近日透露,今年上榜的中国企业数量将超过去年的79家。这是继2011年中国在GDP和500强企业榜单上的排名双双超越日本之后,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势头。

       “中国企业在全球财富500强中的变化不是简单的数字问题,这表明,中国已经到了大企业时代,到了大企业生成并引领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时代。”带领两家央企挺进全球财富500强的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药集团总公司双料董事长宋志平这样说。

       迎接大企业时代

       企业强则国家强。从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

       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项冶说,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与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1万亿元的比率达到了95.3%,这说明我国500强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成为重要国家战略。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认为,一个国家采取各种方式扶持大企业发展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日本用财团方式支持大企业发展,韩国的银企体制保障了大企业的发展,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认为,在大企业时代,企业之间要形成一种新的生态格局,在这种格局中,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应构建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企业生态系统,一种和谐的企业生态圈。

        从大走向伟大

        大企业如何实现从大到伟大的超越?中国大企业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必须回答这个时代命题。

        “伟大的企业如同伟大的人,对道德素养的要求较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研究员张政军表示,“一个伟大企业的产品、价值观、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合规经营、商业道德伦理被广泛认同并经得起时间检验,公司治理、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等要引领社会和时代。”

       专家指出,鉴于跨国企业已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强大的先发优势,中国大企业要想实行全球化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更低的成本、更新的技术、更快的速度进行追赶,实现从大到伟大的跨越。

 

大战略——打造中国的伟大公司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问鼎世界500强,显示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大企业主导的时代。但大意味着强吗?有学者中肯地指出,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更大程度上只是500大,有人调侃中国的企业“与世界500强相比,我们投入多,收益少;干得多,收益少;我们卖产品,他们卖品牌;我们卖力气,他们卖知识;我们卖市场,他们卖技术;我们卖资源,他们卖文化;我们人赚钱,他们钱赚钱。”

       中国的大企业如何大而强,实现从优秀到卓越、从大到伟大的跨越,这是大企业时代摆在所有中国企业家面前的一个时代命题。

       大国之间的竞争需要大企业

       目前,中国企业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公司大多属能源、银行、汽车、电力、金属等行业。这显示出我国产业结构仍处初级阶段,科技含量不高。而在零售、制药、食品、娱乐等领域内,中国企业上榜的数字几近为零,这意味着,在市场竞争充分的领域,仍然缺少“领军”企业。

       这与中国企业鲜有核心技术、专业化程度不高、国际化程度不足有关,这些都是中国企业与世界顶级企业的差距所在。

       大而不强,这是中国企业的尴尬。

       大与强的关系是什么?国药集团总经理佘鲁林认为,不做大就做不强做不优,做大是通向做优做强的必由之路。

       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认同这一观点,他说,大了不一定强,但是企业要做强需要先做大。

       “大是过程,强是结果”。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说,既不要把大与强画等号,也不要把大与强对立起来。“‘强’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广义的强必须以大为支撑,在市场要素充分流动的情况下,只有大了才能实现广义的‘强’。辩证地说,规模是过程,优秀是结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研究员张政军对记者表示,一个国家没有大企业的经济基础是脆弱的,或者说是不可持续的。一个国家大企业越多越好。大企业可以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投入巨资研发,做到中小企业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王志钢表示,实现中国梦,大企业不可或缺,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说大企业,并不排斥中小企业,因为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企业架构,但在一个国家的企业架构中,大企业是龙头,是带动力量。”可以说,大企业是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从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希望中国成长一批世界级的优秀企业。”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如是说。

       什么在阻碍伟大公司的出现

       规模上的“大”并不等于“强”,更不等同于“伟大”。那么为什么中国企业大而不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刘俏认为,首当其冲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而投资主体主要又是国企或地方政府。虽然国企改革历时多年,也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但“软预算”约束、“道德风险”泛滥等一直困扰着国企和地方政府。国企和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投资冲动,对“做大”有无限渴求,但同时又相对忽视投资资本收益率,这导致很多大企业难以变得“伟大”。

       阻碍中国伟大企业出现的另一个原因,是制度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刘俏指出,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制度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落后。中国的产品市场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但要素市场,尤其是资金市场和原材料、土地和劳动力市场等仍在政府的严格管制之下,这些都严重限制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再者,中国经济对内开放不足,始终缺乏一个整合而统一的国内市场。这集中反映在地方保护主义和中国大量行业的地域性分割上。其实,通过收购与兼并,整合某一产能过剩行业,从而做大做强,是许多伟大企业成功的路径。但在中国,地方政府往往人为地设置各种进入障碍,无疑降低了伟大企业出现的机率。

       刘俏指出,脆弱的制度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制度和政策设计,往往为经济生活的参与者提供了各式各样或大或小的寻租机会。寻找“漏洞”的制度套利,便成了中国特有的商业模式创新。但这种追求“短平快”的财富攫取方法,只会引领中国企业的商业实践和商业思想向下、再向下,难以成为可持续的、能带来高投资资本收益的商业模式,企业“做强”谈何容易?

       从大到伟大的企业路径

       如何从“大公司”成为“伟大的公司”?这无异于一个天问,本身并没有标准的答案。

       胡鞍钢认为,衡量一家企业是否达到“世界级”的标准有三个评价指标:一是看是否进入世界500强,在500强的排名有多高;二是在世界同行业中的排名是否达到前十;三是产品的质量如何,其中包括核心技术、品牌价值、技术标准是否世界领先。胡鞍钢说,按他的标准,“满足一条,就可以称为世界级企业,满足两条,可以成为世界优秀企业,满足三条,则是世界一流企业。” 

       “伟大的企业如同伟大的人,对道德素养的要求较高。”张政军表示,“一个伟大的企业的产品、价值观、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合规经营、商业道德伦理被广泛认同并经得起时间检验,公司治理、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等要引领社会和时代。”

       刘俏则认为,衡量企业是否伟大的指标,不是总销售收入或是总资产规模,而是盈利能力、财富创造能力,以及企业是否具有一个可持续的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他认为,只有从底层发展起来的企业,对市场有敬畏感,对消费者有敬畏感,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企业。

       上海财经大学500强研究中心主任江若尘认为,大企业的发展路径有很多种,但是主流的有三种:全球一体化成长路径、多元化扩张路径和垄断渗透型路径。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大多走的是全球一体化成长路径。因为世界500强企业靠自主技术、自主品牌两个方面的优势,不断地开拓市场,那么市场从区域到全国、到跨国、到全球都有很强的成长能力。

       在中国,能被称为伟大的企业还为数不多。从大到伟大,是中国企业面临且必须完成的第二次长征,在这其中,企业需要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革新。

 

大格局——创建企业共进共荣生态圈

         大时代的企业生态新格局,是把产业链上的大中小企业有机串联起来,如同一串串珍珠,闪闪发光。我们要构建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企业生态系统,其特点是分工协作、各司其职、高效运转,健康和谐。

       小企业时代,我们推崇自由竞争。大企业时代,我们无疑要强调共生共荣,强调生态圈概念。

       因为,这是时代赋予大企业的使命,也是时代给予我们经济腾飞的捷径,其目的在于健康的生态链条中,构建大企业带领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企业大格局。试想一盘散沙的中国企业,如何能撑得起中华民族沉甸的“中国梦”。

       “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我们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完全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这就是所渭的“格局”。

        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一样,大格局中的每一家企业最终都要与整个企业生态体系共命运。因为基于生态体系的战略不仅使企业自身得利,而且使所有体系成员共同受益,从而形成生态链上的良性循环,使不同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大”时代的企业生态新格局

        “‘大’时代的企业生态新格局,是把产业链上的大中小企业有机串联起来,如同一串串珍珠,闪闪发光。”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向记者描述了这一景象。

       具体来说,我们要构建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企业生态系统,其特点是分工协作、各司其职、高效运转、健康和谐。

       自然界存在着动植物间的生态圈,其自我调整、自我进化。企业界同样也应该存在一种和谐的生态圈,大家既竞争又合作,每个企业都想做大,但大企业就像动物界的狮子老虎,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数量有限。如果都是狮子老虎,食物很快就会吃光。为争夺食物,狮子老虎互相蚕食,最终也会灭亡。

       因此,在“大”时代的企业生态新格局中,大企业之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是一种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互相帮助、有序竞争的良性合作者关系,是符合企业生态发展规律的新业态。

       在“大”时代的企业生态新格局中,大企业要发挥大作用。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研究员张政军看来,大企业是资源、人才、技术等有效整合的场所,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推动力,更关系到经济格局的稳固。在大格局下,大企业要多做有益于生态圈和社会的事情。比如推动技术革新和新技术的应用,增进社会便利、降低社会成本、促进行业社会进步。还要做中小企业不愿意做、想做而做不到,对社会和生态圈有益的事情。比如大飞机制造,不仅需要大量的沉淀资金和财务成本,而且风险高、存在“打水漂”的风险。

       在“大”时代的企业生态新格局下,中小企业还要更多地发挥协同作用。

       中小企业不但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大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而且还可以以自己的科技进步推动大企业的快速发展。比如智能手机的触摸屏生产商,虽然企业绝对规模不大,但所在领域分量同样一言九鼎。其为消费者的视觉、触觉体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成就了手机制造商。社会上就是存在着一个又一个这样的中小企业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大”时代应摒弃丛林法则

        “大”时代的企业生态新格局,虽然前景诱人,但问题和挑战同样不少。

       首先,大企业未必可堪大用。尽管有一两家所谓大企业,那也是在国内称之为大,更多时候与跨国巨头比不仅体量上不在一个数量级,竞争起来也难以讨到便宜。“遗憾的是在争创一流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大企业过多,而是产业集中度不够,大企业过少,或者说大企业还不够大。”李保民告诉记者,这势必影响企业格局的根基稳固。在全球化市场格局中,大企业的主导作用难以体现。

       其次,中小企业能否发挥好协同作用。我们见惯了一哄而上、企业众多,见惯了价格战、恶性竞争,见惯了山寨抄袭、恶意侵犯知识产权,见惯了在低端扎堆、只能挣代工的钱,见惯了服务无特色、水平不高,见惯了配套能力缺乏、产业基础薄弱……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产业基础能力着实需要加强。

       再次,产业链中企业之间关系的处理能否得当。第一,企业之间能否公平竞争。第二,各种企业能否明确自己在生态链中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对于大企业而言,大企业与大企业之间是恶性竞争还是竞争合作的关系非常重要。对于竞争,适度的竞争有利于企业及社会的发展,而不能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对于合作,可以合作技术研发、产品创新、降低产品成本,而不能搞价格等合谋,损害中小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更重要。是选择店大欺客、以大欺小、挤压扼制中小企业成长空间,还是选择互相给空间、平等合作、实现共赢?很显然是后者。因为前者往往被社会诟病,并与我们构建的企业大格局违背,更不利于健康的企业生态体系建设。

        “我们需要的是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大格局,而不是大企业挤占中小企业成长空间的大格局。”张政军表示,研究发现,在竞争规制完善的市场环境中,大企业对企业生态的影响好。如果市场不公平、法制不完善,这种作用容易变坏。因此,我们需要打造健全的法治和市场竞争环境。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集中在价值链低端恶意竞争还是搞研发提升技术含量同样意义非凡。选择前者,谁也活不好,选择后者往往能开创一个新天地。

       共建和谐企业生态环境

       当今世界,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企业的竞争,往往是一个企业的生态链和另一个企业的生态链的竞争。所谓企业“生态链”,就是将企业间的关系视为类似自然生态系统,其中一个企业产生的“废物”和副产品,成为另一个企业的“营养物”或投入原料,这样彼此间具有互补作用的工业企业就构成了一条互相依存、相互补充的生态链条。

       实际上,当今社会很多产品都是由材料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等这些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完成的,大企业不可能单独完成企业生态链各环节的工作。企业生态链内的企业相互依存,专业分工。比如,由于汽车业的产业链长,一家跨国整车企业进入中国的时候,往往会把国外的上下游相关公司都带到中国来,而这家整车厂再以投资的形式在上下游公司中参股。最终,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变成了企业“生态链”之间的竞争。

       这其中,大企业扮演了这个“生态链”的网络核心角色,将商业网络视为一种有机的生态系统,而不仅仅是传统的供应链伙伴的联合体。这些结构松散的网络由供应商、分销商、外包公司、相关产品的生产商或服务商、技术提供商以及许许多多的其他组织构成。这些网络影响着企业产品的制造和交付,同时后者也反过来影响前者。

       因此,对于大企业来说,打造和谐的企业生态链,创造共荣共进的生态环境,不仅符合中小企业的利益,也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

       李保民告诉记者,在产业链上,大企业对产业带动的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而通过契约关系和业务平台,大小企业可以形成企业联盟,具体形式可表现为产业共同体、股权混合体、产品融合体和业务共赢体。

       大企业能带动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产业共同体。一个大型汽车企业能带动轮胎、座椅、螺丝等成千上万零部件企业发展,以及维修厂、洗车店、4S店等服务企业。大企业起来了,后面跟着的企业的日子就好过了。二,股权上是混合体,企业之间互相参股,既充分发挥了产权多元化的优势,利益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三,产品上是融合体。一辆汽车,由不同的企业提供的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不同企业的产品融合在一起,为社会公众提供满意的产品。四,业务平台上是共赢体。很多地方的投融资集团有两块业务,一块是为政府投融资,另一块为抵押担保,100%为中小企业服务;一方收到了管理费,一方获得了发展所需的资金。这样一来,大家共同发展。

       那么,如何构建大中小企业之间的这种业务联盟?张政军表示,主要是业务需求。大企业作为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出现,以市场化的手段开展业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会实现与中小企业合作。为了增强这种合作,大企业可以基于基本发展需求、战略需求和社会责任的需求,开展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带动作用。

       此外,中小企业不能只充当被动者角色,也可以主动出击。比如,可以组建中小企业联盟。以联盟的力量发挥作用,对接大企业。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个体公司之间的竞赛,而是企业生态链之间的对抗。

       

      (摘自企业观察报)